第179課 游戲停不下來,是成癮了嗎?
暑期在即,很多孩子仍樂忠于打游戲,對家長們“收心”的勸說置若罔聞,很多家長開始擔心“我的孩子怎么了,為什么游戲停不下來,是成癮了嗎?”
一、為什么玩游戲難以停止?
游戲會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、生動逼真的音效、明確且與玩家水平相匹配的目標、打怪升級后的立即獎賞不斷刺激大腦產(chǎn)生能讓人愉悅、興奮的多巴胺一類的物質,一旦離開游戲,多巴胺的釋放就會減少,愉悅感也會消失,如果再次進入游戲,多巴胺又再次釋放,就又能體會到愉悅感,如此循環(huán)往復,大腦就有可能陷入對游戲依賴的獎賞回路,為了追求刺激、愉悅,身體不自主地作出玩游戲的反應。此外,由于玩游戲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,不易察覺游戲以外的活動刺激,無法準確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,對時間的感知產(chǎn)生扭曲,出現(xiàn)一打游戲就停不下來的情況。
二、什么是游戲成癮?
游戲成癮應從臨床表現(xiàn)、嚴重程度、病程及排除標準幾方面來進行界定。臨床表現(xiàn)上主要為對游戲行為的失控,無法控制游戲行為的發(fā)生、頻率、持續(xù)時間、終止時間等。游戲成為了生活中的頭等大事,即便游戲已經(jīng)對生活、社交、健康等產(chǎn)生了負面影響,仍繼續(xù)游戲行為。從嚴重程度上來說,游戲行為模式對個人、家庭、社會、教育、職業(yè)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造成顯著的困擾或嚴重損害。游戲行為的模式可能是連續(xù)的,也可能是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和反復出現(xiàn)的。游戲行為和其他特征通常要在至少12個月的時間內表現(xiàn)明顯,才能確定診斷網(wǎng)絡(游戲)成癮,但如果滿足所有診斷要求且癥狀嚴重,病程可不受12個月限制。此外我們還要排除危害性游戲行為、賭博障礙、物質使用障礙、焦慮障礙、抑郁障礙、雙相情感障礙等其他精神障礙的可能。
三、如何讓孩子停止游戲?
首先,我們要弄清孩子為什么沉迷游戲,是短暫假期生活的空虛、無聊?還是為了逃避學習、社交、家庭方面的壓力?又或者是長久以來興趣愛好的缺乏,而形成的生活習慣?我們只有弄清孩子玩游戲背后的原因,才能有效的為孩子提供幫助。如果孩子只是因為假期生活空虛、無聊而短暫的沉迷游戲,我們只需幫助孩子逐步恢復正常的學習、社交生活。如果孩子存在學業(yè)、社交等方面的壓力,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解決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實際困難。如果孩子只有游戲這一項興趣愛好,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嘗試多種興趣、活動,豐富孩子的業(yè)余生活。
其次,幫助孩子合理安排生活,制定游戲使用的規(guī)章制度。我們可以參照游戲的設置,先從與孩子現(xiàn)階段能力相匹配的小目標做起,由易到難。比如,先恢復正常的作息時間,逐步減少游戲的使用時間,增加戶外活動、讀課外書、畫畫等活動的時間,再逐漸過渡到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學業(yè)內容,比如背多少單詞、完成多少道題目。在這個過程中要設立賞罰機制,比如孩子如果當天按計劃完成任務,可以領取一朵小花,累積一定數(shù)量的小花可以領取一個禮物,如果當天沒有完成,那要減少次日玩游戲的時間等,賞罰一定要說到做到。
第三,可以通過一些設置減少游戲對孩子的吸引。比如提前和孩子約定好游戲時間,對手機或電腦做定時設置,到時間自動關閉;降低游戲界面的清晰度,關閉聲音,減少聲光電對孩子大腦的刺激;孩子每次結束游戲后,將游戲軟件卸載,再玩游戲時重新下載登錄,增加每次玩游戲的成本。
第四,我們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,幫助孩子學會正確使用網(wǎng)絡,家長也要以身作則,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的玩手機,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,和孩子一起讀書、游玩、聊天,了解孩子每天的日常和感受,豐富家庭生活。
